有一种使命,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;有一种情怀,是对故园深深的眷恋。带着这种使命和情怀,音乐舞蹈系青年教师张中灿,度过了一段热血沸腾的音乐战“疫”时光。
张中灿和爱人都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,疫情刚发生时,他们就一直关注武汉,牵挂那里的老师、同学、朋友和学生。张中灿也一直在想,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工作者,在这个时候能为武汉、为疫情做些什么?所以当一首又一首抗疫歌曲找到他时,他不计报酬接下将近十首歌的编曲工作。
编曲是音乐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,经此才能把谱子上只能看的音符变成音响中可以听的声音。这要求编曲者不仅具有扎实的电脑软硬件技术,还要有分析作品、把握风格、熟悉配器、合理设计和声的音乐修养和作曲能力。张中灿从事这项工作13年,对音乐的态度非常认真,他觉得要用最恰当的旋律去传递大家对疫情众志成城的信念。面对多首作品的编曲工作,最忙的时候,他三天三夜只勉强睡了12个小时。他说,疫情严峻,人心也需要音乐抚慰,我能做的有限,不能让音乐流程在我这耽误了。
编曲过程中,学院老师的两首原创歌曲让他印象尤为深刻。《在春天拥抱温暖》是一首艺术性、专业性都很强的歌曲,为了很好地表现音乐内涵,他多次与曲作者沟通,最终选择室内乐的方式编配。经过数天的努力,他创造性地解决了作品旋律模进、和声进行中功能性和可听性结合的问题,呈现出深受业界肯定的作品。《中国无恙》是另一种风格,也是张中灿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首作品。歌词本身戏剧性较强,强调段落的对比,词作者在写作之初还设计了多声部演唱部分。为此,张中灿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,他不仅参与了部分创作,更是在编曲中下足了功夫。最终,这部作品广受好评,音乐的起承转合和多声部合唱都让人回味无穷。
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,但张中灿认为,自己只是众多为疫情付出努力的普通人。接下来,他还将继续打磨学院的两首作品,争取早日让它们在音乐厅再次奏响。(撰稿:时雷明 初核:陈明 审定:束舒娅)